音乐教育学学习心得 篇1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我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我经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手指歌》原来五段歌词最后两小节的节奏都是┃┃×-┃,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改编,我就增加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节奏,如"妈妈洗衣服┃哗-┃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因此我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我的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二、以情育情: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幼儿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非常爱笑,确实我是个很快乐的人,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在事业、孩子和生活中总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前,我对教材都要做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领会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在《娃娃家》这首歌,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达的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由于我对教材的感情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简单的歌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使一首较为平淡的歌曲显得耐人寻味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师说轻就轻、说响就响,通过反复练唱来把这些要求强化下来,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新带新
奥尔夫体系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我探索中增强创造力。作为老师,就要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掘者、引导者。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注意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当孩子们会唱后,我就问孩子们:"怎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好呢?"有的孩子主张,第一段要唱得快,因为小乌鸦急急忙忙赶回家啊;第二段要唱得慢点,因为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小乌鸦呀要一口一口地喂妈妈,所以这部分要唱得慢些,要唱出小乌鸦很喜欢妈妈,小心地喂着妈妈。这首歌我就是根据他们的构思引导他们进行表演的。在充满稚气的童声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愉快的情绪中我也给以技能技巧上的指导,如发生、咬字、口形方面的指导、示范,但这些指导的目的是让幼儿更好地按自己的意愿表达音乐。
其次,我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如针对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创编时需要的有关生活经验等事先在其它活动中进行准备,以便幼儿能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要求和创造的乐趣上。
在创编歌曲中幼儿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孩子们常常会叫"老师,我又想出来了"。他们不模仿别人编的,也不满足自己编的,这种创造性,就需要老师去发现、鼓励培养和发展。
今天的幼儿音乐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唱唱、跳跳、玩玩了,而是要紧紧地与"培养人"联系起来!
音乐教育学学习心得 篇2
我有幸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整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是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参与。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这样孩子们对音乐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兴趣,调动参与
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
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
音乐教育学学习心得 篇3
通过读《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这本书中所涵盖的知识内容正是我所欠缺的。交响音乐这种在音乐艺术中具有较高品味的高雅音乐种类。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今依然具有极高的生命力。是被全世界各个国家所认可的艺术形式。
《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将整个交响音乐的发展历程,按时间顺序娓娓道来。像是一部音乐编年史。本书介绍了交响音乐的产生、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以及不同民族风格下的交响音乐。
通过读书,我明确了交响音乐的发展脉络;掌握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交响音乐的艺术风格和价值取向;了解了交响音乐在其整个发展时期,不同音乐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通过读书,我学习到了交响音乐欣赏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交响音乐的常见体裁,交响音乐的理论知识和如何欣赏交响乐。
在《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的引领下,我回到了交响音乐产生之初的巴洛克时期。见识了巴赫、亨德尔这些巴洛克时期的大音乐家,作为交响音乐的奠基人所作出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响音乐迎来的快速发展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些音乐巨匠耳熟能详的名字让我一下就联想到了他们所作的优美旋律。
到了浪漫派时期的欧洲,音乐界更是空前的繁荣。不胜枚举的音乐家百家争鸣。韦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舒曼、威尔第、瓦格纳、约翰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圣桑等。这一时期交响音乐已然成熟兴盛,体裁多样,深受人们的欢迎。
读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交响音乐,更重要的是书中对音乐家的细致介绍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现在人看来,这些音乐家如同伟人一般被人们敬仰,可是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封建年代,这些音乐家大都出身贫寒,处于阶级社会的底层。可是这些音乐家,尤其是到古典乐派以后的音乐家,受到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影响,越来越不安于屈服。他们崇尚自由民主,用音乐作为武器歌颂资产阶级革命。
逆境使人进步,看这些音乐家大都是从逆境中成长的。晚期的莫扎特生活穷困。贝多芬更是耳聋失聪。但是命运的没有打到这些巨人,正是逆境的生活使他们丰富了生活的阅历,练就了顽强的性格。并将心中的一切转化为创作的灵感。当然,音乐家的勤奋好学也是成就他们艺术造诣的基础。
读了《走进交响音乐圣殿》我提高了自己欣赏交响乐的水品,触摸到了交响音乐的脉络,《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让我更细致的了解了不同时期的大音乐家们。这些知识今后对于我专业水平的提高也是有极大促进的。
读《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学习音乐家们勤奋好学、顽强创作的精神。并将这些精神带到我自己的人生中,不断完善自己勉励自己,未来成就自己的精彩。
音乐教育学学习心得 篇4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同时信息量大,交流面广,教师不用走遍千山万水便可知各地区的教育教学动态,帮助教师作好教学交流,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音乐教育成果,为音乐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让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以兴趣激发参与
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思想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何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观点和我所从事的小学音乐教学学科,设计了以下三个观点来阐述:
1、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想象。
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2、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选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上音乐课时,我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有机地把音乐与图画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时,我首先利用幻灯幕显示出:“节日的晚上,大家围坐在红彤彤的火堆旁,一起跳舞唱歌的欢乐场面。”与此同时,播放活泼欢快的歌曲 ——《快乐的节日》萦绕整个教室,学生感受到节日那种欢快的气氛,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该掌握的知识,收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音乐游戏、舞蹈,激发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如在歌曲《小麻雀》这首歌曲教学中,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年龄较小,我运用设置情景,曲后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设置情景,让小朋友带上头饰,自由发挥想象力,表演小麻雀、小花猫的走路动作,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小麻雀、小花猫有礼貌的一面。表演结束后再问:“我们该学习小麻雀、小花猫的什么品质?”学生很快就能悟出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二、培养兴趣,以引导调动参与
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时候还难免存在着机械式填鸭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感受不到参与和思考的乐趣,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上,视唱练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毕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乐理知识,所以对于这块的教学,我想应该要重点抓。如之前看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他们习惯的做法是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而这本《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是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我可以试着去改变策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及时评价,肯定参与
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弱的学生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态度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用心观察学生参与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学生和小组并奖励──小红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激励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个别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的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达到全体学生提高参与水平的目的。二是参与效果的评价,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但对参与效果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让所有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一次在玩音乐游戏“寻宝”时,我们刚讲解完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他就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们像发现宝贝似的请他上台“寻宝”。游戏开始了我们手里捏着一把汗,睁大眼睛看着他,没想到他是那样自如、敏捷,随着学生拍击节奏强弱的变化调整方向,节奏声强,他大步向着目标前进,节奏声弱,他立刻调整方向最后成功地找到了“宝物”,他甜美地笑了,我们激动地迎上去,握住他的小手赞许地说:“你真了不起,真是个出色的寻宝家!”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以后,这名学生变了,上课专心了,发言积极了,音乐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上次参与的快乐,正是下次参与的动力,如此循序渐进,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答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教学思想,提升了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意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运用在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读了这本期刊,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所以,我觉得结合以上三点来力求创把自己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而且要有创新,并且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音乐教育学学习心得 篇5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基本功的修炼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只有修炼好基本功,才能很好的使用,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音乐技术基本功
音乐技术基本功实际就是音乐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说来就是大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几门课程:如声乐,钢琴,舞蹈,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乐理,欣赏,音乐史,教学法……还有层次高一点的和声,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乐理论和技术课程,这对于今天的中小学音乐老师来说,不存在主课和副课,主修和选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读书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修的课程今天也不得不补上这些必备的科目。
2.教学创造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教学创造基本功我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方面是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实际就是排节目,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中小学音乐老师在学校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排练节目是不可推辞的责任,这件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曾使很多音乐老师妙笔生花,乐不可言。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被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很久很久。音乐,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和模糊性的艺术,它的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知识的承载体。在音乐课堂上,一味的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知识训练,不厌其烦的、长时间的讲解乐理知识,要学生记住大量音乐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这种做法,极大的损害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老师首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变支配者、管理者为协助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组织、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通过对音乐的创造和再创造(音乐表现)更充分地理解音乐,热爱音乐。例如: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作与即兴创造:可以是节奏、旋律的即兴问答、接龙、重组等,也可以是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歌曲配节奏,乐句填空,为旋律即兴填词,命题创作、为歌曲、乐曲编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及为歌曲、乐曲配伴奏,音乐小制作,为诗歌朗涌选配音乐,为舞蹈表演选配音乐等。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迅速的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与表达;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说,音乐课中“创造”并不是过分偏重于理论的指导,也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学作曲”,以学生作了多少“曲”作为“创造性”的标志。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本身所具备的创造基本功来完成。
音乐教育学学习心得 篇6
工作快一年了,回头想想,其实时间过的真的是好快,感觉前几天还在做开学新生接待工作!班主任工作给我一个全新的感觉,也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因为是幼师专业班,所以班上全都是女孩子,有的时候女孩子发起难来比男孩子还难管,不免有头疼的时候。其实话说回来,做一个班主任,不管是小学班主任中学班主任还是高中班主任,也不管你是什么专业的班主任,工作起来可累可闲,因为我觉得,你要想做一个称职的为学生着想的班主任的确是很累,而如果班主任想偷闲的话,也是非常容易的事,这也就是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的觉悟了,说到底是责任心的问题!
我从去年的暑期培训的时候调到师范学校就直接开始新生接待工作。那个时候看到一个个来报到的本班同学,说实话,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概念,一个因为当时对工作还不是很熟悉,再一个就是新生接待工作很烦琐。其中只有一个环节我是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让每位来报到的学生自己填写家庭资料,有的学生是很认真的填写,而有的学生扭扭捏捏,更有甚者是家长都叫几次她都不愿意写,写了之后还把笔一扔。当时我在脸上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我知道这样的学生以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肯定是很难管教的,但是作为班主任就应该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啊,也有的学生是看着一个幼师班竟然是男班主任,总感觉好象有点不好意思似的,这种情况也有,但是我们07级三个幼师班,班主任全都是男的,另两位只不过是美术老师。
一年来,我觉得最难的倒不是问题学生的个别辅导,而是一个班级的凝聚力的强化,和学生学习目标的树立。凝聚力的强化和学习目标的树立,我觉得这是最终衡量一个班级体好坏的标准!个别学生我们可以坐下来慢慢谈,可以和家长沟通慢慢做工作,但是一个班级体没有凝聚力没有目标,那就真的是像行尸走肉了。
所以我在平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在学校乃至校外的个大赛事上,我亲历亲为争取班上取得最好的成绩。因为我觉得一个班级体提升班级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靠的最主要的不是班上得力的班干部,而是要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到各项赛事中,在各项赛事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凝聚感,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检测和目标!
我班从开学到现在拿到的奖次倒是非常多,几乎每次大型活动我班上都不含糊,这也是让我最感欣慰的地方。跑操比赛,体操比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远足活动,红歌会的比赛,我们班都名列前茅。在活动开展中,大部分的同学也表现出了比平行班更团结的力量,但是我却觉得还不是很够。有小部分同学对自己班上的集体比赛,对自己的学习还是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这是最让我痛心的地方,个别找她们谈话,也没有什么好的结果,这最主要还是自己的习惯问题和自己的心态。像这样的学生只有委以重任让她们感觉有压力或许才会主动的参与进来。
一年的班主任工作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累!!!但是班主任工作却让老师这个职业更有成就感!我相信,只要是班主任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一个班级绝对会强大起来的!而我也会继续监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努力争取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其实想说的话很多,但总结起来,却很简单,那就是——责任、良心、信心、恒心!
音乐教育学学习心得 篇7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我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我经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手指歌》原来五段歌词最后两小节的节奏都是┃┃-┃,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改编,我就增加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节奏,如“妈妈洗衣服┃哗-┃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因此我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我的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二、以情育情: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幼儿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非常爱笑,确实我是个很快乐的人,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在事业、孩子和生活中总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前,我对教材都要做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领会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在《娃娃家》这首歌,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达的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由于我对教材的感情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简单的歌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使一首较为平淡的歌曲显得耐人寻味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师说轻就轻、说响就响,通过反复练唱来把这些要求强化下来,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新带新
奥尔夫体系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我探索中增强创造力。作为老师,就要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掘者、引导者。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注意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当孩子们会唱后,我就问孩子们:“怎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好呢?”有的孩子主张,第一段要唱得快,因为小乌鸦急急忙忙赶回家啊;第二段要唱得慢点,因为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小乌鸦呀要一口一口地喂妈妈,所以这部分要唱得慢些,要唱出小乌鸦很喜欢妈妈,小心地喂着妈妈。这首歌我就是根据他们的构思引导他们进行表演的。在充满稚气的童声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愉快的情绪中我也给以技能技巧上的指导,如发生、咬字、口形方面的指导、示范,但这些指导的目的是让幼儿更好地按自己的意愿表达音乐。
其次,我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如针对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创编时需要的有关生活经验等事先在其它活动中进行准备,以便幼儿能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要求和创造的乐趣上。
在创编歌曲中幼儿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孩子们常常会叫“老师,我又想出来了”。他们不模仿别人编的,也不满足自己编的,这种创造性,就需要老师去发现、鼓励培养和发展。
今天的幼儿音乐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唱唱、跳跳、玩玩了,而是要紧紧地与“培养人”联系起来!
音乐教育学学习心得 篇8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同时信息量大,交流面广,教师不用走遍千山万水便可知各地区的教育教学动态,帮助教师作好教学交流,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音乐教育成果,为音乐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让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谈谈读后的感想。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 以兴趣激发参与
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思想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何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观点和我所从事的小学音乐教学学科,设计了以下三个观点来阐述:
1、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想象。
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2、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选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上音乐课时,我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有机地把音乐与图画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时,我首先利用幻灯幕显示出:“节日的晚上,大家围坐在红彤彤的火堆旁,一起跳舞唱歌的欢乐场面。”与此同时,播放活泼欢快的歌曲 ——《快乐的节日》萦绕整个教室,学生感受到节日那种欢快的气氛,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该掌握的知识,收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音乐游戏、舞蹈,激发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如在歌曲《小麻雀》这首歌曲教学中,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年龄较小,我运用设置情景,曲后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设置情景,让小朋友带上头饰,自由发挥想象力,表演小麻雀、小花猫的走路动作,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小麻雀、小花猫有礼貌的一面。表演结束后再问:“我们该学习小麻雀、小花猫的什么品质?”学生很快就能悟出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二、培养兴趣,以引导调动参与
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时候还难免存在着机械式填鸭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感受不到参与和思考的乐趣,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上,视唱练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毕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乐理知识,所以对于这块的教学,我想应该要重点抓。如之前看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他们习惯的做法是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而这本《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是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我可以试着去改变策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及时评价,肯定参与
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弱的学生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竖笛、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态度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用心观察学生参与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学生和小组并奖励──小红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激励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个别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的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达到全体学生提高参与水平的目的。二是参与效果的评价,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但对参与效果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让所有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一次在玩音乐游戏“寻宝”时,我们刚讲解完游戏的玩法及规则,他就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们像发现宝贝似的请他上台“寻宝”。游戏开始了我们手里捏着一把汗,睁大眼睛看着他,没想到他是那样自如、敏捷,随着学生拍击节奏强弱的变化调整方向,节奏声强,他大步向着目标前进,节奏声弱,他立刻调整方向„„最后成功地找到了“宝物”,他甜美地笑了,我们激动地迎上去,握住他的小手赞许地说:“你真了不起,真是个出色的寻宝家!”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以后,这名学生变了,上课专心了,发言积极了,音乐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上次参与的快乐,正是下次参与的动力,如此循序渐进,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答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教学思想,提升了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意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运用在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读了这本期刊,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所以,我觉得结合以上三点来力求创把自己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而且要有创新,并且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